官方微信

关注公众号

科技创新

精准医学部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1-10-22

(一)中医分子未病学新学科建设与中医证候、中药复方科学内涵解析

1、理论创新:

中药适度调节理论的提出是中医药在新医学时期、尤其当前免疫学取得突破性进展之际,对新病因观与绿色综合诊治模式的深入思考。

疾病的发生是机体免疫正常化逐渐失常的过程,如何检测、监测免疫正常化,除中医已有证候等判别方式外,需积极引入以免疫组学、免疫正常化为代表的生命组学检测手段,而如何恢复免疫正常化,则需充分运用中医综合与全面诊治模式,引入中药适度调节理论,实现“纠偏”,避免过犹不及,最终从“固本”、“扶正”角度提高基于免疫组学的综合数字免疫力评定。

中药适度调节理论与免疫正常化新病因观构成中医分子未病学体系的核心,体现在检测与监测上的“非适度”发现,同时体现在干预或治疗上的“适度”。而发现“适度”与广义免疫正常化的对应关联则是对中医证候科学内涵研究与中药复方评价实现变革性本源创新,也是中西医学在高级别层面对话的基石。

遵循中医中药原创思维和基本理论,以中医中药个性化整体、动态诊疗疾病为思路,研制开发智能化中医药关键技术装备——中医“安卓”体系。结合基因组学、转录组学、代谢组学等生命组学技术,探寻肠道微生物组、免疫组库等共生微生态系统与交叉组学分析导向的中医证候本质、中药复方评价路径,实现让中医更有依据,让中药更精准、更有效的目的。

通过构建广义免疫组学研究中心(高通量基因测序为核心的多组学平台)、样本库、数据平台、调查问卷设计部等,研究、建立健康人群与亚健康、重大慢性病(肿瘤)等疾病免疫力参数及相关模型,并逐步建立基于上述参数、模型的中医证候科学内涵研究参照及中药复方药效评价标准,为共生微生态系统与交叉组学分析导向的中医证候本质、中药复方评价提供基于广义免疫组学与中西医学桥接证据支持解决方案,使中医中药在疾病本源层面数字化、智能化,标准化,推进医学新整体观、动态观模式建立,确立中医中药在新医学时代不可替代角色。

2、产品开发方向或种类:

1) 基于多重PCR与高通量基因测序(NGS)平台的数字免疫力系列检测产品(含遗传基因)

2) 基于肿瘤超早期免疫应答信息放大指标naCTL,TCR/BCR/HLA有效多样性等免疫信息学多维指标的中医(肿瘤)分子未病测知、评价模型(体系)

3) 人群证候与数字免疫力数据分析产品(数据库、在线评价软件等)

4) 基于互联网与物联网技术的中医便携式与医疗信息化系列产品

5) 中医证候与数字免疫力关联性智能分析与相关算法产品

(二)道地药材新视点

1、理论创新:

道地药材意为更好疗效,随着中医药在多领域的创新,同时更好疗效的界定也随之改变、丰富,由以往的道地产区概念扩展为以终极配伍疗效为评价依据。

2、产品开发:

1) 开发基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技术的便利、快捷道地药材检测产品

2) 开发基于神经卷积网络等新型算法的道地药材药效及配伍评价产品

3) 道地药材结构生物学新靶点发现与新药开发

(三)实验室平台、技术体系建设

1、以转录组学、免疫组学(免疫细胞受体转录组多样性)为特色的生命组学实验室平台

2、以中医分子未病学为特色的健康评价及医疗信息化平台

3、中医药与生命组学关联性人工智能技术体系

(四)市场转化队伍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机制建立

1、建设有效、充分对接体检中心、健康管理机构、临床应用转化推广人才队伍。

2、实现经济效益驱动规模化理论创新与应用产品开发,建立科学绩效评价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转化药理部 下一篇:道地药材部 返回列表

COPYRIGHT © 2019 四川省中医药转化医学中心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TEL):028-84348180 信访举报邮箱:SCSZYYZHYXZX@163.com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南路4段51号 邮编:610041

备案序号:蜀ICP备15866558号 技术支持:明腾-西部商务网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