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道地药材形成原理、品质评价与大品种培育领域,聚焦川产道地药材数据资源分析、川产道地药材高质量关键技术装备、道地药材特色资源高值化开发新模式关键共性技术,搭建道地药材研究开发通用和共性的开放性技术系统,功能覆盖道地药材生产、道地药材标准、道地药材追溯等系列技术体系,建设具有承接川产道地药材工程化开发任务的能力的创新平台,促进技术资源共享、互补、互利,达到创新、高效、高值开发之需。该平台下设3个研究室,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质量生物评价重点研究室、四川省道地药材形成原理与品质评价工程研究中心(四川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四川省道地药材系统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科学技术厅)技术平台。
道地药材质量与生物评价研究室:中药品质评控是制约中药现代化的重要瓶颈问题。针对现行中药质量评控方法体系与临床疗效关联不够的缺陷,创建新的、符合中药特色的质量评控模式和技术体系,提振中药整体质量的评控力,支撑中药材商品分级、优质优价,助力中药大品种培育,进一步保证中药的安全、有效、质量可控而设立本研究室。针对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主要功效和毒性,基于药理学和化学计量学开展中药质量生物评价技术应用基础研究(生物效价、微毒测试、生物效应表达谱、效应成分指数、道地指数、基因芯片、微流控芯片等),研发系列高关联性、高灵敏度、高检测通量、高区分力、高可及性的检测方法和试剂盒,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新型中药质量评价模式和技术体系,为中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一致性、稳定性提供质量评价与控制新技术、新方法和新产品。
道地药材大健康产品研究室:针对“健康中国”带动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需求,现有大健康产品研发与转化尚缺乏深入研究、市场认知度不高等问题,以中药新药创制及大健康产品孵化为重点,开拓川产道地中药品种、品质与药效相关性研究,发掘中医药保健作用的新靶点,揭示中药成分的作用机制及构效关系,促进创新中药及大健康产品的研发及利用,特设立本研究室。基于现代中药研发策略,利用四川中药资源优势,开展川产道地中药品种、品质与药效相关性研究,将基础、临床和精准医学技术紧密结合,针对中药质量评价、成分分离与制备、组效关系、组方优化设计等研究环节,开展中药大健康产品处方筛选、药学研究、活性评价和作用机理研究,以及产品的中试放大、注册申请等工作,创制和开发市场亟需的系列中医药大健康产品,建成创新中药研究、大健康产品孵化、中试关键技术服务为一体的产品研发平台。
道地药材大品种培育研究室:道地药材大品种培育研究室以广义中药学(Generalized TCM)基本原理和“大中药、大健康、大产业”为发展思路,依托四川省道地药材形成原理与品质评价工程研究中心、四川省道地药材系统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技术支撑平台,将道地药材的传统知识、资源保护、质量标准、产品开发、临床应用的要素整合为一,在整合的前提下对道地药材的全技术链、全产品链、全产业链进行综合性创新,创制道地药材特色资源高值化开发新模式,创制和开发市场急需的系列大健康产品,促进道地药材中药资源优势向产业化优势转化,在产业结构、经济效益、社会价值等方面体现显著的聚集效应。以最具代表性的川姜黄(盆周深丘区)、麝香(盆周山区)、川贝母(高寒地区)等3-5种川产道地药材为示范对象,以符合高质量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升级完善道地药材生产体系、标准体系、追溯体系等三大产业链环为支撑,突破制约川产地药材种子种苗、中药材及饮片、中成药、相关健康产品质量保障的技术瓶颈,匹配相应资金链、技术链、政策链,为四川千亿级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产业示范。
四川省道地药材形成原理与品质评价工程研究中心
四川省道地药材形成原理与品质评价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2020年5月正式在成都市武侯区行政审批局备案登记,2020年7月获四川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批复同意建设四川省道地药材形成原理与品质评价工程研究中心项目。中心围绕道地药材形成原理、品质评价与大品种培育领域,聚焦川产道地药材数据资源分析、川产道地药材高质量关键技术装备、道地药材特色资源高值化开发新模式关键共性技术,搭建道地药材研究开发通用和共性的开放性技术系统,功能覆盖道地药材生产、道地药材标准、道地药材追溯等系列技术体系,建设具有承接川产道地药材工程化开发任务的能力的创新平台,促进技术资源共享、互补、互利,达到创新、高效、高值开发之需。
道地药材形成原理与品质评价工程研究中心组织架构图
四川省道地药材系统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四川省道地药材系统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2010年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厅批复组建。中心由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四川省中医药转化医学中心、四川华邑检测认证服务有限公司、成都天河中西医科技保育有限公司、中健安检测认证中心有限公司联合共建。中心旨在以中药材、饮片、中药提取物、中成药及其他相关健康产品和“大中药”理念推动川产道地药材产业链发展。研究方向包括:道地药材系统研究与开发技术公共服务平台(GM-SRD平台);川产道地药材生产区划研究;川产道地药材品质识别与技术标准示范;川产道地药材商品规格研究;川产道地药材重大新药创制及非药物系列产品产业化与国际化研究;川产道地药材认证标准研究。
四川姜黄大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姜黄大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是由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四川省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地奥制药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泰辉投资有限公司于2020年在成都市高新区联合成立,2021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公司以广义中药学理论为指导,立足四川(姜黄种植加工康养一体化基地(乐山)-姜黄产业技术研究院(成都)-姜黄大品种科技产业示范园区(高新区)),辐射全球(国际姜黄研究中心(印度NIPER)),以川产道地药材姜黄大品种培育及商业转化为目标,以“更年轻、更美丽、更健康”为品牌宗旨,产品覆盖食品/功能食品、护肤品/日化产品/彩妆、饮品/养生酒及治疗性药品,匹配与产品内容契合度高的媒介平台,拓宽应用场景,达到有效的场景化运营,突破技术瓶颈,匹配相应资金链、技术链、政策链,为四川千亿级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产业示范。
中科象雄藏医智能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中科象雄藏医智能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是由中科彭州智慧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中科芯创医疗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和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于2021年联合成立。公司整合国内藏医药研发和微电子领域方面的权威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所和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为技术支撑,以藏医药理论为指导,开发的面向医疗及教学领域的藏医智能化辅助医疗系统,实现了藏医临床诊断数字化智能装备“0”到“1”的突破。通过藏医智能化辅助医疗系统产业化,助推藏医传承与发展,建构可持续发展的智慧藏医信息化服务模式,对提升藏医药智能化、标准化水平,促进行业发展,服务偏远地区民众有重要示范意义。
峨眉七里坪姜黄康养小镇
峨眉七里坪姜黄康养小镇基于姜黄系统研究开发20年科技成果及四川姜黄大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转化平台,以川产道地药材姜黄属植物为载体,以分子未病学新理论和新一代信息技术跨界融合为支撑,由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和四川金杯半山集团组建管理团队、运营团队、专家团队,在成都市峨眉山七里坪共同建设面向未来中医药的“姜黄康养小镇”,打造西南首个以姜黄大健康为主体,涵盖吃、住、行、游、购、娱、养、研的综合型智能型康养小镇。
四川省药理学学会
四川省药理学学会是2015年由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国家成都中药安全性评价中心等本行业领域内有较大影响力的10家单位和8位专家发起成立,经四川省民政厅审查,于2016年5月24日正式成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社会团体。学会现有会员260余人,已成立治疗药物监测研究专委会、肿瘤药理专委会、心脑血管药理专委会。自成立以来在赵军宁会长带领下,围绕学会核心工作、密切合作,加强与全国相关学会的合作与交流,促进学会发展和药理学学科进步。
会 长:赵军宁
副会长:王莉、周黎明、凌保东、梅其炳、谭睿、曾南、周春阳
秘书长:谭正怀
电 话:028-85226120
地 址:成都市武侯区人民南路四段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