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建背景
川、滇、黔三省中医药历史悠久,中药资源丰富,道地药材颇丰,乌蒙山区跨川、滇、黔三省,包括7个市州及38个县(市、区),地理位置特殊,是“国家中药能源基地”和“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通道”。川、滇、黔三省高度重视中医药的发展,共同签署了中医药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此背景下,为加快推进乌蒙山区域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提升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充分发掘和利用乌蒙山中药资源,促进中医药科研成果的转化及人才培养与交流,本着“优势互补、平等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在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组织牵头下,以四川省筠连县人民政府、四川乌蒙山中医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为依托,成立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乌蒙山产业技术分院,协同推动乌蒙山区域中医药产业发展助力地方经济建设。
乌蒙山区域分布图及川、滇、黔三省专项合作签约
二、 机构职责与内设部门
为了最大限度发挥产业技术分院优势,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运行,按照“资源共享、优势共存、成果共享”的原则,完善统一协调工作机制,本分院在乌蒙山区域政府指导下,实行协同管理体制,由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四川省筠连县人民政府、四川乌蒙山中医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三家单位代表组成分院管理委员会,负责重大事项的决策;另外设立技术委员会,由分院组成单位的固定人员组成,指导乌蒙山区域中医药产业工作开展和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推动国内外合作等。为保障技术分院的顺利运行,下设三个部门,依托筠连县卫健局成立常设办公服务机构,开展分院的日常工作;产业技术部组织协调中医药行业技术专家开展技术服务、协同研发与成果对接及产业化;成果孵化部开展中医药大健康产品的研发与应用,组织联合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乌蒙山产业技术分院组织架构图
三、 功能定位
乌蒙山产业技术分院以中医药及大健康产业为主题,着力开展共性技术研发,建立开放性的科研项目平台,开展应用项目研究、生产技术服务、科技咨询和产品开发等服务活动。以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围绕乌蒙山片区中药材产业规划、道地中药材的系统研究开发、企业产品质量提升和生产技术改良、提升医疗创新能力,以及医院院内制剂开发、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助力促进乌蒙山区域中医药成果科技转化和产业化。
乌蒙山产业技术分院功能定位及签约、授牌
四、 区域优势
乌蒙山片区位于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结合部,山高谷深,地势陡峻,为典型的高原山地构造地形,是少数民族聚集多、贫困人口分布广的连片特困地区,也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通道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跨四川、贵州、云南三省,包括 38个县(市、区),其中四川省13个县、贵州省10个县、云南15个县。总面积为10.7万平方公里,境内河流纵横,地跨长江、珠江两大流域,金沙江、岷江、赤水河、乌江等长江水系发达;南盘江、北盘江注入西江,是珠江上游重要河流。水能资源蕴藏量巨大,锰、硫等矿产资源富集;生物物种丰富,植被类型多样,森林覆盖率38.1%,是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保护区。由于该区域气候温润, 海拔高差大、立体气候明显、土壤成分多样,独特的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 孕育了丰富的中药材资源, 是“天然药库”、“中草药育盆”。在乌蒙山山脉广大山区,药用植物(含栽培种) 272科1189属3184种,有2778种为野生种, 占总种数的87.25%。特殊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为川、滇、黔乌蒙山片区发展中医药产业提供了基础条件。党中央、国务院对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和加快民族地区发展高度重视并做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为加快乌蒙山片区中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此外,成渝经济区、黔中经济区、滇中经济区与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为带动片区中医药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周边环境。加上基础设施条件改善明显,内昆铁路和厦蓉、杭瑞、渝昆等高等级公路,金沙江、赤水河等内河航道以及昭通机场,为构筑片区立体交通网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川、滇、黔三省省委省政府,对乌蒙山片区发展中医药高度重视,随着脱贫攻坚后,内生动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发展潜力进一步显现,有利于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发挥区位资源优势,提升自我发展能力。这些都是乌蒙山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条件优势。
五、 主要任务
乌蒙山产业技术分院建设目标是结合乌蒙山区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需求,利用区域内参与单位的优势及资源,将分院建成一个集中区域中药研发、大健康产品、保健食品深加工及安全控制研究、人才培训、学术交流及成果转化的一个综合性的平台。具体目标如下:
1. 乌蒙山中药材体系和品牌建设:通过选派专家挖掘、研究、保护、传承和发展乌蒙山文化,建立中药理论体系和标准化生产体系,建立完善乌蒙山区中药材发展整体构架,编制乌蒙山区中长期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推进乌蒙山区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和品牌创建。
2. 中医院专科建设和能力提升:通过派专家指导、培训、联合研究和合作项目实现共同创新,优势互补以提升创新能力。利用省级中医特色专科优势,与临床精准治疗相结合,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快捷的优势,打造“乌蒙山名医工作室”、“治未病免疫力提升工作站”等,在乌蒙山区域卫生院建立具有专科特色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推广基地,将省级中医药服务能力延伸至基层。
3. 中药种植研究:主要针对乌蒙山区中医药特色中药材的种植、产地加工技术进行研究,促进成果的产业化应用。
4. 中医药产品开发:依据乌蒙山中药资源特色和产业发展的需求,主要开展中药创新药物的研究与开发;院内制剂(中药)的研究、开发和质量提升;功能性食品、食品(含药膳)、医养产品、旅游产品等大健康产品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化妆品的研究与开发。
5. 中医药人才培养:选派一定数量的优秀专家参与乌蒙山产业技术分院人才培养工作,为乌蒙山区培养中医药科研人才,定期邀请专家到乌蒙山区开展中医药学术讲座,并积极配合完成人才引进、选派工作。
6. 中医药科研项目合作:利用乌蒙山区域中医药科技合作优势,通过加强与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科研院所联动、分工协作,协助乌蒙山中医药行业开展跨域合作、实现协同创新。强化日常对接,举办专业明确、形式多样的中小型项目对接活动。共同争取中医药产业发展政策、项目、资金,多渠道筹措项目开发所需经费。
六、 未来发展
在未来几年内,乌蒙山产业技术分院将与乌蒙山中医药发展联盟积极合作,通过选派专家挖掘、研究、保护、传承和发展乌蒙山文化,编撰乌蒙山中药材名录,建立中药理论体系和标准化生产体系,建立完善乌蒙山区中药材发展整体构架,编制乌蒙山区中长期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推进乌蒙山区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和品牌创建;通过人才培养工作,为乌蒙山区培养中医药科研人才,定期举办中医药学术讲座从而实现共同创新,提升创新能力;对乌蒙山区重点药材黄精、筠姜、仙茅、青蒿和金荞麦等种植技术、产地加工技术进行研究,探索乌蒙山区道地中药材开发与产业化运用,促进成果转化应用和乌蒙山中医药产业发展,为建设乌蒙山中药全产业生态链领域提供技术支持。
联系方式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51号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1006室,
电话:028-84348180
邮箱:478187754@qq.com